fbpx

【老鼠烏托邦】(一)我們正活在菁英們製造的「安樂窩」中

美國動物行為學家John B. Calhoun和他的研究團隊為老鼠打造了一個很理想的生存環境,意外發現了可以滅絕人口的絕佳方法(?)

1950年代一位美國生態學及動物行為學家John B. Calhoun在幫助當地政府研究害蟲「挪威鼠」生態時,發現了在有限空間內,當老鼠數量到達某個臨界點時就會出現停止繁殖和自相殘殺的情況。當數量急速下降一段時間後,就會恢復常態直到老鼠數量再次達到同一個臨界點,這個奇怪的過程不斷重複。

Calhoun認為這個現象與人口增長有著重要的關聯性,於是他進行了一系列研究,探討在物質充足的環境下,鼠群會否再出現限制繁殖的現象。

「老鼠烏托邦」實驗 (Mouse Utopia Experiment)

到了1960年代,Calhoun和他的研究團隊為老鼠打造了一個很理想的生存環境:在一個可以容納3000隻老鼠的封閉式盒形空間裡,提供無限食物和飲用水,並在盒子內的四面牆上建造了多個獨立的「房間」,以觀察老鼠群體的發展模式。

1970年Calhoun在老鼠烏托邦實驗中的照片 (Yoichi R Okamoto, White House photographer,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最初,Calhoun篩選出4對健康的雄雌鼠放入盒中,並記錄數鼠群的數量及行為改變。

從實驗中觀察,整結出鼠群的四個變化階段:由於這個空間是封閉的,所以鼠群無需擔心掠食者的威脅,可以在沒有外界風險的環境下生存。然而,實驗結果卻出乎了Calhoun的意料。

第一階段「努力 (Strive)」

鼠群適應盒內環境,設置領地並建立巢穴。

第二階段「開發期 (Exploit Period)」

幼鼠群數量暴增,「房間」使用量增加,部分更出現過分擁擠的現象。

第三階段「平衡期(Equilibrium Phase)」

老鼠數量到達了2200隻,鼠群出現崩潰跡象,並停止了新一代繁殖,因為幾乎所有「房間」都被佔領了。

此外,鼠群還表現出不同類型的社交功能障礙,例如一些老鼠變得十分兇猛;一些雄性老鼠不再互相打鬥而選擇被欺負;一些雄性則成為雌性老鼠反复襲擊的目標。

許多雌性老鼠出現流產現象,甚至死亡。大部分即使成功分娩後,也無法發揮母性本能,包括照顧和保護幼鼠。

在雄性鼠中,出現了同性交配、獵食同類及過度活躍至病態性獨居 (因無法逃跑到盒外面而選擇躲起來,直到其他同類休眠後才出來進食)。

被邊緣化的老鼠群體中,幼鼠死亡率達到96%。而新一代獨立出自己領地的老鼠卻缺失去了鼠群原有的社交功能,不論雌雄鼠也不再生育,只會不停地梳理毛髮(打扮)、飲食和睡覺。因為「外表打理得很好」所以被稱為「美麗鼠(beautiful ones)」。

這個階段的種種現象打破了Calhoun對動物社會性一貫的認知。

Calhoun把鼠群的這系列現象稱為「行為淪喪 (behavioral sink)」

這些帶有明顯特徵的鼠群會密麻地聚集到分食器附近,導致了一大群老鼠同時聚集生活,而剩下的「離群鼠」就會待在高處的「房間」獨居。

他認為鼠群出現「行為淪喪」,是因為在沒有掠食者和空間足夠的情況下,鼠群達到一定數量時,已經不再需要繁衍後代。加上基本需求已經滿足的條件下鼠群基本已經不需要再為自己的種族履行責任,包括建設社區,保障生育後代(求偶交配),尋找食物等等。

在經歷幾代基因變化後,新生一代的鼠群已經完全忘記繁衍種族的原始使命,導致整天沉淪於外在(物質)的享受中,直到完全滅絕。

第四階段「衰退(Decline)」

鼠群數量急速下降,最後一隻老鼠在實驗開始第600天死亡了。

烏托邦已變成地獄

Calhoun在他的論文中提到,他的助理在第三階段發生期間清理屍體時,曾說道:「這些齧齒動物的烏托邦如今已變成地獄」。

許多學者包括NASA之類的政府機構都十分追捧Calhoun的研究結果,當中不少也曾提出過「老鼠烏托邦」實驗驗證了人口增長將會在未來發展出和老鼠一樣的結果——滅絕。

然而,我們似乎正在經歷著「第三階段」(?)

人類的第二次死亡

主流學派的看法與Calhoun一致,他認為「老鼠烏托邦」預言了人類文明將會隨著人口暴增而滅亡,並把這種喻作「人類的第二次死亡」。

在Calhoun提出的「第二次死亡」出自《聖經 – 啟示錄》。他認為這種因「行為淪喪」而死亡的靈魂因為犯下比偷吃禁果更嚴重的罪,所以在身體死後,靈魂將不會升天堂或下地獄,而是跌入「硫磺火湖」被燒盡至化為虛無。(聖經指人類之祖亞當和夏娃因吃下禁果犯下原罪而不再永生,這種壽命限制的死亡被稱為第一次死亡)

惟 有 膽 怯 的 、 不 信 的 、 可 憎 的 、 殺 人 的 、 淫 亂 的 、 行 邪 術 的 、 拜 偶 像 的 , 和 一 切 說 謊 話 的 , 他 們 的 分 就 在 燒 著 硫 磺 的 火 湖 裡 ; 這 是 第 二 次 的 死 。
——《繁體中文和合本》

簡單而言,Calhoun認為人類文明會因為人口暴增而停止繁衍,並法發展至不道德的社會風氣,這將導致人類彼此間的自我毀滅。隨後人口會在數年內急速下降,直到滅絕並不復存再。這就是「老鼠烏托邦」實驗對世界末日的預言。

「人類烏托邦」實驗

有限的空間,豐富的資源,急速的人口增長,「老鼠烏托邦」實驗彷彿就是香港的縮影。

香港的區位獨特性與文化包容性使這片土地融合了世界各地的精髓,彷彿就是一個迷你的「新世界」。反觀近數十年的變化,不禁讓人猜想到,統治著世界秩序的菁英們早已在這片樂土開始了「人類烏托邦」實驗,我們也不難發現這個微型「烏托邦」早已出現了一系列「行為淪喪」的例子。

廣泛性集體情緒問題

根據《香港精神健康調查 2010-2013》顯示,在16歲至75歲的香港人口當中,一般精神病的患病率為13.3%。即推算在香港700多萬人口當中,就有約100萬人出現焦慮、抑鬱等一般精神問題。嚴重精神病患者例如患有思覺失調、躁鬱症、嚴重抑鬱症等,推算估計亦佔人口2.5%,即近20萬人。

在人口密度高的地區或城市,平均患有情緒健康問題的人口比例會比人口密度低的地區高,根據國際民意調查機構「蓋洛普(Gallup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香港在2018年成為全球最悲觀地區的第5位。

這個數字在近年示威事件後更是大幅上升,反映出情緒病問題在香港日趨嚴重。

我們身處第三階段

如「老鼠烏托邦」實驗結果一樣,新一代人類行為上的淪喪都是從情緒問題及個人認知出現扭曲為開端延伸出來的。例如在人類社會中的「宅文化」、性別認同障礙(同性戀、男扮女裝)、性濫交、墮胎、虐兒、過度崇尚物質主義等等,這些違反自然的現象和鼠群進入「烏托邦」後的演化如出一輒。

「行為淪喪」的現象在近幾年頻頻出現於世界各地,尤其是在資訊科技發達和經濟條件甚優的地區,而香港區位的獨特性更讓這個第三階段進入了白熱化。

然而,身為人類的我們並非老鼠,在滿足基本的生理需求外,我們還會追求精神上的滿足。但為甚麼現實卻和老鼠實驗的結果如此接近呢?無疑,在這一切的背後有著一雙「黑手」在推動著實驗的進程。 真相到底是甚麼,相信只有願意睜開眼睛的人,才能找到逃離「盒子」的出路。    

繼續閱讀:《老鼠烏托邦 (二) 》

樂於分享:

上善藥水
濯沐塵世之卑污,擇善固執呼?被及萬物而不爭,潤物細無聲。
發現更多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讚好專頁 緊貼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