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宗教歷史】關於聖誕節的「真相」——基督教想永遠掩蓋的黑歷史

本文章分類為【陰謀論】,僅供消閒閱讀。
相關資料請謹慎驗證,所有文章之觀點僅代表原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許多人認為聖誕節是慶祝耶穌基督出生的日子,也是「普天同慶」的大節日。但是在文獻中我們並無法找到關於耶穌出生的記載,難道聖誕節的由來只是一個大謊言?

本文內容提及的基督教主指分裂前的羅馬早期基督教,非耶穌基督的原始教團

耶穌的出生日子

在普羅大眾的認知中,耶穌的生日是在公元元年12月25日,但實際上《聖經》從來沒有實際記載耶穌確切的出生日期。

最早提出耶穌出生日期的人是一位名為狄奧尼修斯·伊希格斯(Dionysius Exiguus,約470年-約544年)的小西賽亞的僧侶。他根據《羅馬建城紀年》《路加福音》和口述歷史推斷出耶穌出生於建城754年,即公元1年。

然而,《路加福音》的第一章第五節卻描述了在耶穌出生時,猶太王希律仍然在位。希律王去世於建城750年,即代表了狄奧尼修斯根據《路加福音》的記載推斷出耶穌的出生日期存在矛盾,相差早了4年。

耶穌的出生日期到目前為止仍然未有確鑿說法,其中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認為祂出生於公元前3年9月11日。

農神節(Saturnalia)

農神節就像古羅馬的「冬至」,人們會在12月17日-12月25日進行祭典與狂歡,以向農神表示謝意,並迎接冬天來臨,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在這幾天裡,古羅馬法庭會暫停一切對破壞財物與傷人者的法律制裁,奴隸與貴族無分貧富共同聚會,交換禮物,瘋狂飲酒與性交。

古羅馬的權貴在每年的農神節都會選出一人代表「暴君」,這名「受害者」會在接下來的一周被迫享用各種美酒佳餚與各種肉體交歡。

到了12月25日,人們會在這場狂歡帶來終結,把「暴君」殘忍地殺害掉,因為古羅馬權貴們認為只要殘殺這名無辜的「人民公敵」,就能毀滅黑暗勢力

根據古希臘諷刺作家琉善的描述,農神節除了有活人祭的儀式外,人們還會瘋狂飲酒、裸體遊蕩、隨意強姦、不斷性交和吃人形餅乾

也許你會覺得以上所描述農神節的習俗很「噁心」、「邪惡」或「不安」,但以古羅馬時代的文化價值觀:性愛是純粹的快樂;人命貴賤取決於出身地位,就如早期文明的奴隸制度,殺人並非只是邪惡的行為,一切規條與習俗都是建基在文化和信仰上。

這種不被「現代人」所接受的習俗至今仍然存在,譬如原始部落的食人習俗;某些宗教國家依然保留殺生祭;還有一些民族會將「寵物」視為食物等等。

可見,即使在「文明」的今天,農神節的習俗並不算是「駭人聽聞」的。

農神(Saturn)

古羅馬人所崇拜的農神是最遠古的神祇之一,也被稱為「黑太陽神」。他的形象是一個手持鐮刀的老人,手持鐮刀是象徵收割農作物,因此而被稱為「農神」。

農神Saturn在網絡上的描述十分恐怖黑暗,除了上述兩個名稱外,因為他手中的鐮刀與時間象徵著「生死」,所以他也被視為「死神」。

下面這幅《農神吞噬其子》的畫是「羅馬神話合一化」時,為了統一神話而描繪的「農神、克洛諾斯(Chronos泰坦)柯羅諾斯(Chronos時間之神)的混合體」,這幅讓人頭皮發麻的《噬子圖》中的主角其實是宙斯之父克洛諾斯,而非農神節所祭拜的Saturn

原圖(注意:原圖可能引致不安)

羅馬統治者為了統一信仰而把「農神」蓋上了黑暗的面紗,這裡暫且先把祂視為「能讓農作物豐收與掌管時間的老人」。

在古羅馬,人民所崇拜的農神是薩圖爾努斯(Saturnus),他是主神朱庇特(眾神之王)的父親,他被兒子推翻後逃到了拉丁姆,並教會了當地人耕種農地。

據說這就是羅馬農業的由來。

聖誕節的前身——農神節

農神節原本只是農夫們為讚譽薩圖爾努斯的一個小慶典,後來才逐漸發展成全國性的節日。

根據位於提帕薩(Tipasa)的古羅馬遺跡顯示,農神節早已存在於公元前三世紀,隨著時代交替,慶節日子變得越來越長。

農神節對當時羅馬帝國的影響十分重大,後來更形成了一股足以控制政治的力量。在節日期間,國家不能懲罰罪犯與發展戰爭,因此節期越長對掌權者的威脅也就越大。

所以,不少羅馬君主都曾想透過控制農神節的細節以穩固自己的統治勢力。 到了公元51-96年,圖密善皇帝把農神節定為12月25日,並顛覆了一切原有的農神節慶典,透過獨權掌管一切慶典事務鞏固自己的統治權。

公元312-313年,君士坦丁大帝向全國頒布了《米蘭敕令》,解放了羅馬帝國對基督教的鎮壓,並落實了利用基督教作治國政策,為羅馬帝國「基督教化」奠定了根基。

在此之前,農神節對基督教徒來說簡直就是「供奉魔鬼的節日」,除了性開放與極度車奢的節日習俗讓教徒們嗤之以鼻外,不少基督教徒還會因為被視為「異教徒」而作為祭品,在農神節的祭典當中犧牲。

雖然如此,受《米蘭敕令》的影響下,雖然基督教日益壯大,但農神節並沒有因此被廢除,反而成為了基督教徒們日後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

當時的基督教為了吸引「異基督教徒」加入,便承諾「異教徒」們如能改信基督教,就仍可以慶祝農神節。也是因為這個政策讓基督教吸納了大批「新信徒」。但是,由於原本農神節的習俗與基督教格格不入,所以當時的「基督教領袖」便設法把12月25日定位為耶穌的生日。

聖誕節的習俗由來

早期的聖誕節並沒有改變農神節的習俗,教徒慶祝聖誕節的方式依然是瘋狂飲酒、縱慾和集體裸體在街上唱歌。

在往後的日子裡,經歷多次變革與文化入侵的基督教為了迎合時代的改變,以往一切舊有的習俗在時代轉變下漸漸變得「文明上流化」。

車奢的宴會變成了「聖誕聚餐」;慾望的發洩演變成了「Boxing Day」;群裸街唱變成了「平安夜報佳音」。其他一些象徵性的習俗也從農神節演變而來。

聖誕老人的飛天馴鹿 與 農神的飛天戰車

意義不明的習俗

後話:基督教的前身

因基督教而生的聖誕節定在12月25日並非偶然,除了上面提到的因素外,一些學者還相信早期基督教所推崇的「神子」是來自「拜火教」中的「太陽神」。

「拜火教(瑣羅亞斯德教)」是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這個宗教對後來出現的其他大宗教影響深遠,包括道教、基督教派及伊斯蘭教等等。這個東方教的神名為密特拉(Mithras),拜火教會在12月25日慶祝這位神祇的誕生,並稱此節日為「太陽神誕生日(dies natalis solis invicti)」。

到了公元274年,敬拜「太陽神(Sol Invictus)」的習俗在羅馬興盛起來,後來「太陽神教」成為了當時的合法宗教,教徒崇拜的太陽神也隨之成為了羅馬的主神之一。當時在任的皇帝奧勒良更在錢幣中加入了太陽神的標誌。

「太陽神教」與羅馬宗教的融合使農神節變得與「太陽神誕生日」越趨相似,逐漸獲得羅馬帝國宗教中舉足輕重的地位。推崇基督教的君士坦丁所推崇的一神思想便是來自這個太陽神信仰,後來基督教相似的教條,一些學者也視其為拜火教教條的「羅馬化版本」。

由於基督教的一神論和天堂、地獄二元善惡觀能充分利用人性的弱點,在精英階層的一致肯定下,最終成為了君士坦丁大帝奴役人民的政治手段。(相關文章:《教團的陰謀》)

「撒旦」的由來

「撒旦」一詞原本是指「異教徒」,這個詞最初是基督教徒對意見不同的人或其他宗教徒的稱呼。

「撒旦(Satan)」的發音恰巧與農神(Saturn)的發音相似,這也許是基督教對舊宗教教徒的一個「玩笑」吧......

相關文章:《崇拜的力量》

本文章主分類為【新知趣聞】,部分資訊性內容來自互聯網,歡迎有興趣的朋友深入探究。
相關資料/原文已連結來源,如發現遺漏歡迎提出。所有文章之觀點僅代表原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樂於分享:

上善藥水
濯沐塵世之卑污,擇善固執呼?被及萬物而不爭,潤物細無聲。
發現更多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讚好專頁 緊貼最新動態